本文目录一览:
无人驾驶失控或者被黑客入侵会怎样
0day和挖洞是相关的,漏洞发布后,厂商一般不能说马上把漏洞填补了,那么这段时间这个漏洞是可利用的,久而久之,我们把那些刚发布的漏洞(或者说根本没发布自己偷偷用的漏洞)叫做0day,当然了,它的杀伤力较一些老的漏洞往往大的多。
肉鸡的话我们可以直接理解为已经中了木马受我们控制的傀儡计算机,我们可以控制傀儡机做一些我们不直接做的事情。
无人机可以被“黑”掉么?
其实想来也很顺利成章,既然无人机是由电脑联网操控的,那么一个联网的东西距离黑客的觊觎就不再远了。但我们关心的问题是,他们怎么黑进无人机的,他们又会用它来干些什么。
估计你已经不记得甚至是并不知道,在2011年12月初的时候,伊朗国家电视台播放过一段无人机飞行的视频片段,视频中这架全方位密闭、翼展宽大,活像一只蝠鲼的无人机正是RQ-170隐形无人侦察机——美国中情局的一件压箱底的宝贝。而这一架大宝贝的特别之处在于,伊朗方面宣称他们并没有击伤这架无人机,而是,更加不可思议地,在它飞临阿富汗-伊朗边境的时候黑进了这架无人机的系统,并将其迫降。
黑进无人机意味着首先扰乱它的导航系统,RQ-170所采用的是加密的GPS频段,而这正是它的百密一疏之处。伊朗方面宣称,他们第一步掐断了无人机与地面指挥中心的联系,迫使它切换到自主导航模式;与此同时,来自GPS卫星的加密数据也被中断,无人机于是不得不采用未经加密的GPS信号为自己定位;伊朗方面称,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们采用了一种称为“spoofing”的技术给无人机发送了错误导航信息。无人机很快便自信满满地回到了它的“家”。
不管是针对民用还是军用的无人机,干扰GPS导航信号都是有可能实现的,因为这些信号都很微弱,美军正致力于增强无人机的抗干扰能力,但离成功还尚需时日。军用无人机被别人控制,其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民用无人机又能被黑客接管吗?
2013年12月,IT安全分析师萨米·卡姆卡(SamyKamkar)为他的ParrotAR 2.0 无人机加装了一台小型树莓派电脑、一块电池以及两个无线信号发射器。这架无人机能在软件的指引下搜索附近Parrot无人机的无线信号,随后利用无线信号发射器切断对方与控制平台的链接,从此接管无人机便是轻而易举的了。
那么黑客能利用这些绑架来的无人机做什么呢?
和所有黑进系统的目的相仿,黑进无人机可以用于恐怖行动、犯罪、恶作剧或者仅仅是为了警示人们这一漏洞的存在。黑进运输无人机可能是对它运载的货物感兴趣,或者只是想得到这台昂贵机器本身。另一种可能则是用于商业间谍活动。被秘密加装微型摄像头的无人机,可以拍摄到敏感的商业机密。
那么我们能给自己的无人机建立起坚固的防火墙吗?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程研究所给出的方案是,为无人机植入一套随机路径系统,让无人机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的飞行轨迹变得难以预测,从而降低被“半路劫道”的可能。看来黑客与防护系统的较量已经升级到了半空中。
国内目前有哪些反无人机手段?有哪些从技术上管控无人机的方法
一、黑客技术
很多无人机为方便用户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操控,直接使用WiFi进行交互。这样一来,一些在互联网中已经很成熟的黑客技术就可以直接应用在无人机上。
例如,通过无人机控制系统中开放的端口或密码猜解等手段,进入控制系统实现对无人机的控制。开发出“萨米蠕虫病毒”的传奇黑客萨米 卡姆卡尔(Samy Kamkar)就利用这个原理编写了一个名为“SkyJack”的无人机劫持软件,并将软件安装到经过特殊配置的无人机中,SkyJack在空中飞行并寻找Wi-Fi范围内的其他无人机,然后入侵该无人机并取得控制权。
二、无线电劫持
现在,无人机使用的控制信号大多在1.2GHz、2.4GHz、5.8GHz等常规民用频段,随着安卓和树莓派等开源硬件的快速发展和软件无线电SDR技术的流行,普通爱好者也可以利用从网络买到的硬件和从论坛获得的软件源码模拟遥控器向无人机发送控制信号,并覆盖真正遥控器的信号,从而获得无人机的控制权。
业内从事反无人机应用的专业人士表示,当前国内的反无人机技术还处在摸索阶段,无线电劫持技术由于各无人机厂家对无线电信号进行了加密处理很难实现,而黑客技术由于门槛较高不易商业化,因此当前所采用的技术主要以干扰阻断为主。
三、无人机干扰技术
无人机干扰器组成及原理:无人机干扰器设备由手持式主机和电池组组成。手持式主机为三频段发射机天线一体化设计,可以同时产生2.4GHz/5.8GHz频段无人机飞控干扰信号以及卫星定位干扰信号,通过对无人机的上行飞控信道和卫星定位信道进行阻塞式干扰,从而使其失去飞控指令和卫星定位信息,使之无法正常飞行,根据无人机的设计不同会产生返航、降落以及坠落的管控效果。
无人机在哪些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1、可能与飞机相撞
随着隔离运行方式渐渐难以满足无人机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将来会有更多无人机飞进融合空域,与有人驾驶飞机、鸟类等空中飞行物的碰撞问题日益凸显。
2014年11月,在美国最繁忙的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一架无人机三次靠近民航大客机,最近距离只有“几英尺”,若无人机被民航的发动机吸入,将造成不堪想象的后果。
无人机的大量出现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空中飞行状况,尤其是不遵守监管规定、超越规定空域飞行的无人机,给客机飞行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2、运送货物掉落
亚马逊等许多电商公司都希望利用无人机来运送小件包裹,但在美国,由于联邦航空局不允许任何商用无人机飞行,无人机的使用受到了制约。
有观点认为,无人机飞行途中出现的树木、电线等障碍物会影响货物投递的准确度,货物掉落或是无人机没电坠落也可能砸中人的头部,且无人机飞行还受到风力、天气状况的制约和自身承重能力的影响,因此安全性不高。
3、黑客控制
无人机算是一种智能设备,这就意味着它成了黑客潜在的攻击对象。2013年,美国黑客Samy Kamkar设计了一款无人机——SkyJack,给整个行业敲响警钟。
SkyJack能够自主飞行,可通过无线信号入侵其它无人机,进行破坏。一旦入侵,SkyJack就会接管其它无人机的摄像头和控制系统,为所欲为。如果觉得还不够劲,它还可以用笔记本电脑、Linux Box、或者其它设备进行连接,只要你愿意,甚至还能把别人的无人机开回来——等于是把人家“劫持”回来了。
4、无人机攻击
2014年9月,一名德国海盗党成员操纵无人机使之坠毁于德国总统默克尔身前表达抗议,引起了公众对无人机袭击事件的担忧。除了蓄意攻击,无人机还存在不少误伤的情况。2013年,在佛吉尼亚州赛车公园里,一架无人机撞到了坐着成千上万的观众的看台上,致使数人受伤。
5、窥视带来的隐私危机
2014年,美国西雅图一名住在26层的女子因发现在其换衣服时,有一架无人机在窗外盘旋,怀疑有人偷窥而报警,尽管事后查证飞行器的操控者只是在用它为房产商拍摄图片,但是这一事件的确引起了人们对不法之徒利用无人机窥探个人隐私的担忧。
当无人机携带相机变成监视工具,在人们难以触及的头顶上空进行窥视和刺探,受害者往往不堪其扰,正是因为安全和隐私方面的担忧,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对无人机监管政策一直不肯放开。
6、运毒新手段
无人机本身具有轻便的特点,加上获得渠道方便、价格选择空间大,极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的工具,且侦察和监管难度较大,从而引起社会治安危机和人民的心理恐慌。今年1月,一架携带冰毒进入美国边境的无人机被拦截,据美国禁药取缔机构表示,无人机已成为运输毒品过境的常见手段。
无人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场景越来越多,提高无人机的安全性能和制定监管法规规范无人机的使用是当务之急,解决好安全性问题,开发无人机潜在价值的论题才有意义。